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,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行业融资进行了多轮调控。而在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之下,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正加强对房企的差异化对待。
中信建设分析师陈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,各渠道内部对标的加强优胜劣汰。龙头房企虽然负债率较高,但融资渠道相对通畅,资金比较充沛,回旋空间较大。然而中小房企的状况不太乐观,不断受到龙头房企的挤压。 根据天风证券对44家不同类型房企的研究报告显示,2020年一季度,龙头房企和大型房企筹资活动现金流依然维持大规模净流入,且较去年同期分别小规模增长6.25%和7.34%,而中型房企筹资活动现金流转负,小型房企筹资现金净流入规模大幅下降,仅为去年同期的27%。
开发商售楼处24小时热线:13502235762

不同规模的房企,其融资成本也存在显著的差别。6月29日,万科发行了一笔规模2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,利率仅为4.25%。而荣盛发展于5月份发行的2020年度第三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,利率已经高达7.3%。
“公司融资结构将不再以贷款和信托为主,发行公司债也在计划之中。内部已经逐步在筹划上市的事情,资金部门新挖来了两个高管,之前分别担任基金经理和投资顾问。”李志说,部门结构也会随之调整,现在资金部还是归财务管理,迟点会成立一个资金运营中心,细分融资部、按揭部、土地拓展部等。
销售回款和企业融资是房企获得流动性资金的主要途径,除了在资本市场寻求多样的融资渠道之外,房企也在通过促销回笼资金。李志透露,银行放贷变难,开发商唯有抢跑出货,公司最快的时候,曾用3个月就拿到了预售证。
薄利多销、以价换量也成为李志所在公司的销售策略。李志举例说明,“增城的楼盘在2-3万左右,我们公司卖1.5万左右,希望获得更多的销售额。”
针对于房企数据榜单上的差异,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了其中一家研究机构,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,侧重指标也是不一样的,所以才造成了结果的不同。而据一位行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,由于行业百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,一些房企在榜单的竞争上也挤得头破血流。

网站声明:[楼市新观察:房企内部暗战融资难度加大]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,内容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的,请与本网站站长联系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白沟房产网赞同其观点。